时代变迁,北京日新月异。然而,漫步在这座古韵与现代气息兼具的城市里,总有许多文学记忆与我们不期而遇。
穿梭在什刹海的人群里,发现一家卖豆汁的小店,也许就能勾起关于叶广芩《豆汁记》的记忆;寻寻觅觅在小羊圈胡同(现已更名为“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老舍的《四世同堂》便在脑海里重新演绎;漫步清华,一方荷塘展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魅力,一段碑文,留住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
重走京西古道,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故居就在眼前。盛行于元代的散曲,在元大都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如今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时刻提醒人们,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的元曲的旺盛生命力。
一首《天净沙·秋思》,前人论曲,无不推崇,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说此曲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有限的意象组合出无限意境,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如果,单纯的阅读让你无法体会秋思之祖的心境,那就请在秋季来北京重走京西古道,寻访马致远故居,定会别有一番体味。
穿越时空的心灵相通,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契合,文学地标,让历史一路走来。(千龙网评论员 李泽杰)
十月文学月系列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