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中国制造注入科技创新迎接新的春天

2016-06-07 16:3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的,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迎来了一个春天。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依赖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就不可持续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就是这种模式的结果,缺乏竞争力。

目前,要素投入带来的竞争优势已然减弱。资源方面,虽然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资源的粗放利用已经不可持续了,环境污染也倒逼人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资源的成本优势减弱。资本方面,随着全球资本过剩,再像改革开放之初那样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灵了,相反还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劳动力方面,随着老龄化加剧,新增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成为过去式。

面对今天的经济形势,通过强刺激拉动经济增长不理智,指望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不现实。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新动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过去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未来,指望重走要素投入的老路,注定没有出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必须提升到新的高度,充分激活科技创新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上,伴随着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等,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与此同时,圆珠笔用的笔珠需要进口,居民去日本疯抢马桶盖等,又显示了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不足。中国制造靠廉价参与国际竞争,终非长久之计。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未来,科技创新是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角逐的主要竞争力,并且,我们越来越具备这样的实力。

经济步入新常态,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到科技创新上来,比起过去许多地方热衷的盲目上大项目、铺摊子,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想方设法招工,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脚踏实地地谋划科技创新,方能迎来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春天。(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

一论:创新驱动发展,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二论:引凤筑巢,给予“千里马”更多获得感

三论:科技创新,从历史照见未来

四论:制度创新,让科技成果不再压箱底

五论:抓牛鼻子,让生活更有科技范

七论:增加公共科技供给,更好造福民生

八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九论:用新型研发机构“粘合”科研与市场

十论:国要强,必须有强大科技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倪恒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