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制度创新,让科技成果不再压箱底

2016-06-03 09: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当一项技术被成功研发出来后,如果没能应用于生产,没能转换成生产力,走不出实验室,那么科技成果就会沦落为压箱底的“陈果”,失去价值,造成损失和浪费。因此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些年通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尽管每年申请的专利有很多,但却没能及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科技成果没能驱动发展,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制度所限。

比如一些科研决策制度,往往是部门领导“拍脑袋”后的结果,科技专家也要经常“看眼色”行事。即便转化成产品,但科研人员获得的劳动报酬也相对较低,阻碍了他们继续科研突破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我国的科学研究、生产应用、市场销售等环节是割裂开的,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配合与衔接,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

这些存在缺陷的制度,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别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不仅科技要创新,管理制度也要创新,制度要促进并带动科技研发,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既要发扬我国科研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要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壁垒,解决实际中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科技驱动发展的道路更顺畅。

比如去年10月开始实行的新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就创新改革了科技成果的处置权,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校对科研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投资。对科研人员的最低奖励比例也从20%提高到50%,这就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科研人员按照市场需求,主动把自己的技术研发转换成市场需要的产品,使科技保值、增值,变换更大的生产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科研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也符合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就要打破阻碍发展的制度壁垒,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成果的转化,要保证简政放权,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层层审批。也要促进利益的合理利用和分配,让经费为科研服务,而不能让科研为经费服务,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报酬和积极性,带动更多科研项目的成功。

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驱动发展,那么就要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挥科技在生产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因此就必须让制度成为促进科研发展的“助推器”,而不应该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更好地为经济生活服务。(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姜雪峰)

一论:创新驱动发展,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二论:引凤筑巢,给予“千里马”更多获得感

三论:科技创新,从历史照见未来

五论:抓牛鼻子,让生活更有科技范

六论:中国制造注入科技创新迎接新的春天

七论:增加公共科技供给,更好造福民生

八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九论:用新型研发机构“粘合”科研与市场

十论:国要强,必须有强大科技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姜雪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