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立足现实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根基

2016-06-01 17:5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了便利的工具,既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国外的信息,也能很方便地查阅相关史料。掌握的信息多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视野更为开阔,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也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信息繁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指导,研究就可能得出平庸乃至错误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明确了方向,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基本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坚实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结合我国的时代特征,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自娱自乐”,或者,单纯地跟古人“对话”,围观西方的模式。“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于为谁服务、为什么时代服务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不能模糊。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科学地看待各种资源。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有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然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是搬运工。想简单地把相关资源进行嫁接,必然行不通。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是简单重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因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防止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影响研究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中国正处在变革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显身手的时代。”不辜负这个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立说、为人民立论,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

一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构建

二论: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好时代

三论:看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如何辈出

四论:从历史进程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五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六论:如何让90后爱上“马克思主义”

七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以人民为中心

八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九论:营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学风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倪恒虎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