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2016-05-23 16: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他指出,“社会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结论相应不同。看待马克思主义,站位的差异决定了结果的差异。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毋庸置疑。从人类思想史来说,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从实践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运用来说,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综合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要想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首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避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情形较为明显。一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来质疑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无论是质疑还是照抄照搬,都是不科学的。实践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的,看待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脱离实践必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并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因而,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其实,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然而,总是有人幻想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重大成果,来之不易。一方面,过去的成绩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的作用,我们要自信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要自信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来指导实践,确保未来的发展不偏离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越发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研究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在实践中用成绩说话,让时间继续证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成为习惯。(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

一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构建

二论: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好时代

三论:看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如何辈出

四论:从历史进程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

六论:如何让90后爱上“马克思主义”

七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以人民为中心

八论: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九论:营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学风

十论:立足现实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根基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  作者:倪恒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