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燕达模式”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探路

2015-11-23 14:3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五

CK-18-215A1180_副本

2010年底正式运营的燕达医院,原本是一家依照国家三甲综合医院标准设置的大型民营医疗机构,虽然硬件设施比较完备齐全,但一直由于缺乏优质医生资源,导致运营多年,仍是门庭冷落,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但自从与朝阳医院联手,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不断输入后,燕达医院很快便得以“盘活”,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接诊量显著提升,“冷落”状态一去不复返。

从之前的“门庭冷落”,电视剧组都能够常常进来“凑热闹”,到如今的“风生水起”,手术量翻五倍,很难找到闲置空间,燕达医院可谓实现了一次“大转身”,获得了一次实质性升级。当然,燕达医院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医联体”模式的发力,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宏大战略的推出和施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对北京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疏解,既实现自身的“瘦身健体”,也让医疗资源相对稀疏的津冀两地得到有效补给。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市内三级医院接待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其中人数最多的来自于河北省,约占23%。可见,从河北前往北京看病的人数非常多,这不仅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压力,也加大了北京的交通压力。

现在,通过“医联体”的合作方式,不仅提高了燕达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扩大了北京的朝阳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服务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让病患者在自家门口看病的设想。如有燕郊患者表示,以前当地医疗条件不行,在人们潜意识中,只要有病就一门心思跑北京,如今,专家已经到了家门口,再复杂的病也不用东奔西跑。

古语云,顺时施宜。发展“医联体”就是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在改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升级的有效举措。短短的一年多时间,燕达已将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由概念层面转化为实质性合作层面,并借势快速升级,应该说,燕达医院肩负起了京冀两地医疗合作“探路者”的重任,“燕达模式”也无疑成为了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及民营医疗机构改革的样本之一。(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一:北京“瘦身”行动动真格的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二:北京菜篮子进入“互联网+”时代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三:北京红桥市场在疏解中蝶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四:村貌伴随疏解思维而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六:大红门批发市场放对地方就是个宝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七:高校外迁走出教育功能疏解新路子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八:医药基地一引一退开辟“药谷”新生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九:北京“动批”疏解是告别亦是更生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