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北京菜篮子进入“互联网+”时代

2015-11-18 16: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二

{70F5D891-6180-4116-8F03-06E1B85DD00F}

作为北京“大菜篮子”的新发地市场,正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搭乘“互联网+”的便车,将通过“内升外扩”的方式,实行改造升级,旧貌换新颜。

过去,新发地市场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脏乱”和“拥堵”,整体环境不佳。用新发地市场“老牌”商户徐柱的话说,就是“货多、车多、人多”,那时早晨拉货进市场,最起码要堵半个小时,有时甚至堵2个小时;“工作环境也够呛”,环境跟现在比差远了,地上随处可见烂菜叶、烂苹果,每天都能拉走几百吨的垃圾。相信,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家门口有个乱嘈嘈的菜市场,更不愿踩着烂苹果、挤着人墙去买菜。

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通过“内升外扩”,一面就地升级,一面外迁河北,新发地市场正在着“新衣”,发展格局焕然一新。“现在几乎看不到车辆一堵一两个小时的状况了,市场的设施也更现代化,工作起来舒适多了。”说起如今的新发地,徐柱很满足。

可以看到,不少北京新发地的老商户,都瞄到了这种发展契机,也随着这一趋势“转战”河北高碑店,勇敢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者说,对很多商户而言,“这条路上充满了希望”,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了,施展空间也更大了。而且,两地还可以形成“功能”互补格局,扬长避短。这便是协同发展、功能疏解带来的实惠,看得见,摸得到。

值得一提的是,新发地市场的销售模式也在升级,开始打造B2B、B2C等线上交易模式。这意味着,将来,市民只需在家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能吃到新发地的放心菜了。对商户来说,这是经营模式的转变和优化,是发展空间的大提升,真正走入了“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既能够把好的商家展示出来,也把好的农产品标准化,并推广出去。

有了互联网+,北京人的“菜篮子”从实体走向了虚拟,可以“挂”在电脑上,也可以“挂”在手机上,里面的各种瓜果蔬菜也会更加新鲜和实惠。(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一:北京“瘦身”行动动真格的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三:北京红桥市场在疏解中蝶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四:村貌伴随疏解思维而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五:“燕达模式”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探路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六:大红门批发市场放对地方就是个宝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七:高校外迁走出教育功能疏解新路子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八:医药基地一引一退开辟“药谷”新生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九:北京“动批”疏解是告别亦是更生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