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北京“瘦身”行动动真格的

2015-11-17 09: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一

编者按: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解决“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北京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瘦身健体”中实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为此,千龙网评论部特推出“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

20141202-3f39c84ae9d8eea1_580x1300_副本

坚定不移地走“疏解”这条路,一方面可以缓解北京的交通、生态和资源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对资源的科学配置来实现城市功能的重组及优化。北京市长王安顺曾说过,“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了。”太多太全,便会分散精力,便难以出精尖,还会导致资源压力、生态紊乱。

今年以来,北京动真格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任务取得新进展。

据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地区向河北疏解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达产以后将形成2500亿元的产能。

批发市场转移疏解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撤并、升级、清退90家低端市场,腾退营业面积约44万平方米,摊位1.2万个。

教育医疗功能疏解方面,也有很多举措,部分学校已经外迁。针对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现场,北京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

这样的新进展还有很多。

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在更大的尺度和场域,对密集在北京的一般性制造业、部分教育及医疗服务等进行合理安置,让津冀两地参与进来,共同发展。换言之,北京是疏解,是做“减法”,津冀两地是承接,是做“加法”;“一减一加”,北京的问题解决了,津冀两地也得到了实惠。无疑,这是政策发力、两头受益的好事情。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不太适合在北京发展的企业迁出去之后,很多都实现了“脱胎换骨”。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首钢为例,其迁出去后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首先,规模大了,原来最大2500立方米的高炉变成了如今的5500立方米,而且还是两个;其次,效益高了,首钢曾出现过严重亏损,但新的首钢京唐去年首次扭亏为盈;第三,污染少了,废水近零排放,固废近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等等。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勒伟的话说,就是“没有大搬迁,难有大发展”。不仅仅是首钢,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很多外迁企业,如服装批发市场“大红门”、央企“凌云”、“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都赢得了发展新机遇,开启了精彩新活法,也给北京减少了资源、交通、生态等等方面的压力,为北京高精尖产业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协同发展,对三地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把握好了,便会实现“一加二大于三”的良好效果。当然,要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我们就得不断提振精气神,牢牢抱成团,胸怀“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场攻坚战。(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二:北京菜篮子进入“互联网+”时代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三:北京红桥市场在疏解中蝶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四:村貌伴随疏解思维而变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五:“燕达模式”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探路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六:大红门批发市场放对地方就是个宝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七:高校外迁走出教育功能疏解新路子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八:医药基地一引一退开辟“药谷”新生

“疏解非首都功能纪实”系列网评之九:北京“动批”疏解是告别亦是更生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