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评·家庭范儿] 贫困生“小克”的“精神范儿”

2016-10-06 17: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五

当高校淘宝账单排名大比拼时,当你在网上买买买,之后又想剁手时,是否曾经想到过,有跟你年纪相仿的孩子,仅仅因为一笔不算昂贵的学费,正在考虑要不要读大学;当支付宝、微信、信用卡支付遍布大街小巷的时候,是否有人关注过即将进入大学,却从未见过银行卡的花季姑娘。

她叫卡依布努尔•阿布力米提,是新疆和田北京高级中学的一名贫困生。因为身份证上的名字出了错误,记者亲切的称她“小克”。“小克”的父亲以及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养羊为生,她是这个几代为农的贫困家庭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然而,一年只有1000多元积蓄的家实在难以承担每年5000元的学杂费,懂事的“小克”打算放弃读大学,赚钱养家。

一位公司董事长得知这个消息后,慷慨解囊,资助3年的大学学杂费,为“小克”圆了大学梦。大学校园里,也许你正在考虑要不要换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假期去哪里游玩更有趣,而“小克”却在为一日三餐发愁。为了节省开支,“小克”每天在学校里只吃一顿饭,剩下两顿饭就只吃小吃或者囊。

如今,“零首付”“零利息”的校园贷充斥着各大校园,对涉世未深、自制能力弱又消费欲望强烈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为此负债累累。相比之下,“小克”心疼父母,打算放弃学业,入学后,为了减轻父母负担,省吃俭用,就显得懂事与难得许多。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大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力更生,不一味地做父母的寄生虫。

得到资助的“小克”说:“你们替我交完第一年的学费,我相信我通过努力学习,一定获得学校的奖学金。那时候,我就不用交学费了!”而现实中,一些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的帮助是应该的,一味索取,从未想过回报。不少资助者因此寒了心,本来是一件爱意满满的好事,却被这些不知满足的人毁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小克”虽然确实很困难,但对生活她一直抱有美好的期望。不一味地依赖别人的资助,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充实,这是对资助者的最好回报,也是对自己的最大尊重。

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我们的社会始终都需要像“小克”这样的“精神范儿”,乐观,实在,善良,自力更生,这是我们生活的美好底色。(千龙网专职评论员 李泽杰)

新闻细读:贫困生“小克”终于决定去上大学了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一:致敬渔家儿郎的西沙情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二:“烈士小家”为“人民大家”传颂爱国精神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三: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的劳动之美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四:让更多家庭的希望无限延伸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六:有妈的地方就有家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评论之七:“中国范儿”和“家庭范儿”都是这么帅

  

品读更多“家庭范儿”: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九:一把手术指甲刷和陈家人的记忆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八:口角情下的家庭之爱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七:长桥园的“书法爷爷”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六:从小小马桶看社会变迁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四:北京“北极乡”最有范儿的民宿小院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三:80后女青年王烨眼中的北京惊艳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二:奶奶故事的主角总是我爷爷马骏(组图)

 千龙网"家庭范儿"国庆特别报道之一:南海西沙哨兵郑存胜的"小家"与"大家"情怀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李泽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