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接受中国教育报和教育部“微言教育”专访时表示,坚持将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使首都教育更加优质、更高质量。坚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着眼点,使首都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均衡。坚持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使首都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
教育改革发展,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恐怕就是利益调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在北京,教育改革发展,要想触动利益,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北京市教育改革,在触动利益方面,无疑作出了榜样和表率,在全社会的瞩目中,守住了公平。
影响教育公平的一大危害是择校。教育改革要想捍卫教育公平,必须对择校说不。然而,这在北京难度不小。取消“共建生”,正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存在了许多年。以西城区为例,西城区中央单位密集,仅副部级以上学校共建单位就有120家。取消“共建生”,教育部门承受的压力很大。此外,取消“共建生”以后,学校从这些共建单位获取的收益也随之取消了。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部门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西城区用行动回应了社会的关注。西城教委与各共建单位逐个谈话、解释政策,最终保证了全区学生100%就近入学。来自权力的“共建生”“条子生”,不再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
连北京市教育改革都能取消“共建生”,地方教育改革,还有什么固化的利益不能打破呢?改革进入深水区,就看敢不敢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教育综合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的话掷地有声。北京的教育改革,给全国的教育改革输入了清风正气,为教育公平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