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万众一心携手建设和拥抱北京梦

2016-02-23 16:4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和早日实现“中国梦”,“中国梦”不但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梦想,更是人民富裕与民生建设的梦。正所谓“民生无小事”,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出发,处处都体现着对“中国梦”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法发展,“城市病”问题比较突出,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看病贵看病难等,由此证明积极拥抱“中国梦”需要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梦”、拥抱“中国梦”,我们才能早日过上令全世界都羡慕、向往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北京新市民,笔者也切身感受到,北京近年来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如今的北京不仅早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国际上一些响当当的大城市。不过,北京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压力,比如水资源严重稀缺、大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严重等等。而这些“城市病”不但困扰和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并且也与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人们密切相关。以水资源匮乏方面为例,北京作为十分“闻名”的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甚至远远低于非洲一些严重缺水城市。

多年来,为了能够让北京居民及时地喝上水、用上水,北京市政府相关方面不得不通过外省调水、开采地下水、回收雨水、推行“阶梯水价”等方式为北京“造水”,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的用水压力,但是也严重破坏了水生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才为北京治理水资源匮乏和水资源污染赢得了时机。不过,北京的用水压力还是很大,治理生态环境和涵养地下水依然是重点工作。

而在大气污染方面,北京的雾霾污染是比较严重的,为此北京通过推进“燃煤改气”、控制机动车尾气、严禁露天焚烧、推进节能减排工程等方式来保护和治理大气污染,根据近年来的治理成果来看,每一年都获得比较突出的成果,以去年为例,尽管在去年的十一月末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雾霾污染天气,可是从全年方面来看,雾霾污染天数依然比2014年减少了十几天。当然,大气污染治理并非能够立竿见影,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坚持的过程,更需要全体北京市民以及周边城市的配合。我们都知道,空气污染能够随着天气、气候——比如在风的作用下,能够传播,这意味着即便北京将大气污染治理得再到位,也有可能因为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而造成北京大气污染“死灰复燃”。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仅仅靠北京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周边城市如河北省、天津市、内蒙古等省市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最后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交通拥堵难题,北京因为人口数量庞大、机动车数量庞大,因此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北京市政府相关方面通过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控制机动车使用率、发展绿色交通,以及限行和迁离低端市场等方式来缓解北京的交通难题。而近年来另外一大缓堵工程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这就是打造城市次中心,北京已经在通州地区进行相关的建设,希望通过将通州打造成北京次中心的方式,将目前中心城区的单位、上班族和游客进行分流,从而实现对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压力进行缓解。显然,这一方式有效地缓解甚至说解决了北京城市规划不合理的“缺陷”,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北京实现“畅通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北京正在大力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并且正在向着一种理想的状态不断努力——城中心公共交通通勤平均时间为六十分钟,这意味着即便是乘坐绿色交通工具,即便是在城中心,通勤时间也将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而根据目标,即便是在高峰时段,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指数将降低到六以内,将总体交通状况保持在轻度拥堵。或许有人要问了,为何不能实现畅通而非得是轻度拥堵呢?事实上,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当下,即便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无法实现交通畅通,最多只能实现轻度拥堵,这已经是极为理想的状态了,尤其对于一个经济极为发达的大城市。

根据目标,在2020年,北京在公共交通方面将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并且会紧密联合天津和河北地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式,共同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仅仅指标就超过了两百个,其中既包括公共交通,更包括区域交通,以及停车设施、物流运输、平安交通、步行自行车灯。预计,在2020年,北京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而到2030年,北京将完全实现这一体系建设。而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北京、天津和河北各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梦”是全体华人的梦,“中国梦”由很多的梦想组成,其中既包括各地方的梦,也包括各类民生建设的梦。“中国梦”的实现既离不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地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更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配合,从而实现我们心中的致富梦、强国梦!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黄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