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培育清廉家风 莫让腐败由家而生

2016-02-18 17:3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毋庸讳言,家风不正是一些贪腐事件发生的源头。因此,培育清廉家风迫在眉睫,切莫让腐败由家而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一些不为人知的名字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因父辈关系被推上前台。事实上,通过梳理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反腐败“大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的涉事原因,都与“利用父亲职权”或者是被“父亲利用”而收受贿赂或非法经营,以达聚敛巨额财富的目的。据人民日报报道,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的落马,都带有一些家族式腐败的特征。

有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从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该网站共发布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一半以上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些古语的意思就是只有父子、兄弟团结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而,纵观近年来的中国官场,我们却发现,很多父与子非但没有团结在一起干事业,相反是在一些不正当的方面达成了所谓的“团结”。例如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依靠公权力大肆敛财,形成贪腐固定模式,令百姓深恶痛绝。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而是经常发生,我们时常可以听到。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忧了!说白了,一些贪污腐败分子家中就没有培育优良的家风,换言之,家风的败坏是贪腐的源头之一!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清正廉明的伟大人物都拥有非常优秀的家风。例如,领导虎门销烟的一代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是一个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魁英国人包令这样评价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而著称。”林则徐的一生正如他在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写的那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曾经在江苏地区任职达七年之久。林则徐刚接任江苏按察使,就面临“两江案牍繁多”的难题。此时的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密访严拿了一批“包揽妓船,开设烟馆,把持地方”的恶棍。为了决狱公平,保护良民,林则徐还整顿司法,只用四个月,就将积压的大、要案审结了十分之九。因此,林则徐的善举感动了江苏百姓,他们称颂林则徐为“林青天”。清正廉洁始终是林则徐为官自律的守则。1830年8月,林则徐从北京出发赴任湖北布政使。在进入湖北境内之后,林则徐立即发了一道“传牌”给沿途官员,宣布了对人对己的廉政要求:一是赴任途中一切费用自理;二是不准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溜须拍马;三是不搞远接高迎官场缛节;四是不准打着本官的旗号私索钱物,如有勒索者立即严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四点便是林则徐上任前的廉政宣言。林则徐自己清正廉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家人也同样是高标准、严要求。

林则徐曾在陕西巡抚衙署写了《析产阄书》给自己的儿子们,《析产阄书》说,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官,没时间经营家业。这封信带有遗嘱性质,林则徐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诫他的子孙后代:“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此外,林则徐还曾写对联“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幅对联的意思就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林则徐这么廉洁、聪慧,那么林则徐把钱留给他们反而损害了他们的斗志;子孙如果不如林则徐,留钱给他们反而使他们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良好家风,堪称抵御贪污腐败的无形的“防火墙”;家风不正,贪污腐败就会有可乘之机。苏荣一人当官全家捞钱,上演“全家腐”;周本顺“家风败坏”,对亲属放任纵容……一些官员最终贪污腐败,问题的源头往往是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家风不正导致全家沦陷,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培育清廉家风,不仅是对廉洁政治的恪尽职守,是对组织信任最好的回馈,也是对家庭圆满最大的保护。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一出出“家庭式腐败”闹剧的上演让人们明白一个事实:家风不正很可能成为贪腐事件发生的源头。因此,培育清廉家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莫让腐败由家而生!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