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判决感到满意”这是聂树斌母亲张焕枝在听到无罪判决后的真情表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司法工作的要求,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最高人民法院对聂案的审判,采取了异地复查、直接提审等方式,在世界刑事案件申诉、再审领域都属首次,体现了我国审判机关对案件事实及法律程序的尊重,展现了坚定不移防冤纠错的决心,凸显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针对性、有效性、正确性。
该案过程牵动人心,结果众望所归,值得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深刻反思。1994年8月5日,河北石家庄市西郊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1994年9月23日,聂树斌被抓。1995年4月25日,聂树斌被判处死刑,两日后的4月27日被执行死刑。前后只用了265天就决定了一个21岁青年的命运,其间,可以想象受冤的聂树斌是何等的煎熬。在2005年疑似真凶王金书出现以后,聂树斌的家人开始申诉。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打破常规指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异地复查聂树斌案。2016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提审该案。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聂树斌无罪。
冤假错案的产生是世界性难题。聂案的发生,有历史原因,也不乏人为因素。案件已经定性,追责必会启动。此案必将成为中国司法的标志性案件,将会深深地根植于每一个侦查员、每一个公诉人、每一个审理者的心中。
“聂树斌案再审改判最直接的意义是还了聂树斌及其家人一个公道,最终实现了个案正义。再审改判聂树斌无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聂树斌亲属的伤痛。作为司法人员,一定要牢记错杀的沉痛教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确保悲剧不再重演,法治不再蒙羞,正义不再迟到。”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案件宣判后答记者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到最高审判机关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也看到人民法院对冤假错案的态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日子里,将会有更多的冤案得到平反。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这一类案件,我们需要给纠错者更多的鼓励,如果司法机关没有纠正冤假错案的信心与决心,那么冤案永远也不会得到解决。如果大家不能理解,那么将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给纠错者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动力,让冤案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