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不买票或者使用假冒证件乘车,以后可不仅仅是补齐票款就完事了,还可能会面临更多“麻烦”。据消息称,近日,“信用江西”网站上发布了江西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
根据曝光内容,9月4日,某旅客持伪造证件,准备乘坐K4979次列车,在进站口被铁路工作人员发现后,送九江市公安局拘留所行政拘留五日,并收缴其伪造的证件。按照《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对南昌铁路局所辖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范围内发生的旅客主观故意违章乘车行为信息,江西省信用中心将在“信用江西”网站进行公示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记录信息保留5年。
旅客“黑名单”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4年,铁路部门就针对旅客破坏乘车秩序、影响铁路安全运行的行为进行了“黑名单”尝试,但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旅客失信行为的成本太低。过去的“黑名单”主要是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并没有明确被录入诚信系统的旅客后期购票、乘车等会收到相应限制,对旅客失信行为缺少相关的处罚依据。“签一个下次不再犯的承诺书”对大部分人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依笔者看,对于旅客失信行为,除了必要的教育提醒,更需要加大对失信旅客主体的约束和惩戒。首先,要完善“铁路乘车诚信管理系统”,对于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实行提醒警告、限售、禁售等惩罚。再者,可以依靠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借助媒体曝光,经常把失信行为“晒一晒”,通过社会道德的谴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以此约束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切实感受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从而自觉遵守乘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