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常用“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来比喻铁路对现实经济推动的影响力。其实,这个比喻对于国外的一些国家来讲同样适用,比如亟待发展经济的非洲国家。
近日,一条非洲铁路竣工的消息突破了10.1国庆假期旅游新闻的“垄断”,悄悄刷了屏,甚至还登上10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一时间让国人看到了似曾相识的铁道线、铁路制服、火车票和迎宾礼节,只是地点和人员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
抢了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的这条竣工的非洲铁路就是亚吉铁路,全称为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连接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
这条铁路的竣工开通,意义非凡,至少有三重:
中国铁路标准不折不扣的走了出去。亚吉铁路是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企业联合建设,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铁路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海外首条集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监理和融资于一体的“中国化”铁路项目。遥想中国电气化铁路自上世纪50年代末始建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成熟的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伴随着一浪高于一浪的中国铁路“新宠”、后起之秀高铁走出去的呼声,代表中国标准的电气化铁路整体走出去无疑又为高铁的“出海”营造了声势,树起了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标杆,更加夯实了中国铁路赢得海外市场的基础。
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架起了一座互利双赢的桥梁。人口近一亿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现实物资的需求与恶劣物流条件成为埃塞俄比亚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亟需找到一个出海口而突破这个“瓶颈”,而吉布提扼守亚丁湾和红海,是非洲少有的以港口为支柱的国家,自然不会错过埃塞俄比亚希望走向海洋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可见,两国的经济合作亟需一个纽带、一座“桥梁”,这时,中国铁路走到了两国中间,将自己已经成熟的电气化铁路标准拿出来,并以完全“中国化”的形式为两国达成了一个纽带、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两个非洲国家之间的客货运时间从7天缩短至10小时,渐成经济发展互利双赢的局面,可携手共迎“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新时代。
加深了中非友谊助推了“一路一带”。亚吉铁路的竣工典礼请来了埃塞俄比亚总理和吉布提总统出席,甚至还迎来了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隆重的场面不仅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铸就中非友谊的一幕,而如今,中国又在非洲修建这条跨国铁路,堪比“新时期的坦赞铁路”,预示着中非友谊的源远流长和长青常新。不仅如此,围绕亚吉铁路建设而产生的“亚吉模式”,对于助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非洲具有现实和深远的重大意义,这种由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的“铁路外交”所延伸拓展的形式,无疑会让“一带一路”战略前行步伐走的更加的扎实、更加的稳健、更加的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