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铁路货运改革,挺进物流行业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全国规划的208个一二级物流基地也在各地方局下半年的重点推进中。该项目在原定计划中将在2017年年底完成,但现在要“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国务院办公厅在日前印发了题为《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纲领性指南,为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明确了大方向。
通过对该文件的解读,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一、到2020年,中央企业战略定位更加准确,功能作用有效发挥;二、 总体结构更趋合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三、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意见》指出,要切实可行的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作出的取舍和调整很多:要巩固加强一批,要创新发展一批,要重组整合一批,要清理退出一批。这四个“一批”其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影响,紧密相关的。
就拿中国铁路总公司来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基础保障,一方面要主动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确保建设投资;一方面要尽力加快改革步伐,开源节流,力争早日扭亏为盈。其近些年来所承受的改革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此次《意见》清理退出的“一批”中,首要就是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在我国,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过剩产能大多集中在煤炭、钢铁等资源行业。对于这些行业过剩产能的压缩和清理,无疑会对其上下游产业链条,如矿山挖掘、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铁路的货物运输,原来就倚靠大宗“黑货”——煤炭和钢铁等,更是首当其冲,业务量萎缩是必然的情况,铁路改革的境况也必然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无论是哪个企业、也没有权利在改革的大潮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讨价还价。“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打好打赢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攻坚战。”那么,留给大家的解题思路其实就剩下了一个,就是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以改革促发展,向市场要答案。
所以铁路也必须依靠自身行业的特点和资产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制定改革措施,增强企业竞争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刚刚成立时就开始有预见性的大力推动铁路货运改革了。盛光祖总经理更是在多个场合上多次强调,货运改革是铁路改革的“重头戏”,要尽快完成“总对总”战略。同时,在此基础之上,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加强了为白货(服装、纸品、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客户提供全套的运输方案。去年开始上线运营的95306网站就对这些方面做了功能优化和强化,同时对卖方资源和买方需求作出有效整合,并为之提供良好、高效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仓储“一条龙”服务。
铁路物流更是在近两年的市场化经营试水中,开发出了“零担运输”、“京津冀货物运输专列”、“高铁快递”等非常有特色的物流业务,逐步开始在全国物流系统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经营范围和投入资本的不断扩大,更为符合现代化市场经营理念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开始凸显优势,并借助铁路“总对总”战略的持续推进,逐渐形成“一条龙”的服务系统,也加强了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物流公司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双赢、多赢的目标。
那么,现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之所以要力争提前完成全国物流基地的布局,正是因为当下央企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所谓每历变革,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而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就是抓住了在挑战中制胜的法宝,掌握了胜利的关键。
现在,经过了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同样,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国家的整体负担也非常繁重,在这个时刻,在改革的长期化、常规化的形势下,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这种不等不靠,依托国家政策布局,主动谋求发展机遇,敢闯敢拼的做法,在笔者看来,是积极的、昂扬的、向上的,是值得鼓励和称道的。
期待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的更快、更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