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让“人民至上”不断提升新境界

2016-02-24 11:4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曾记得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发表了讲话,那次简短讲话,仅“人民”这个词就出现了17次。如今时间过去三年,党中央围绕收入分配、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瞄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实施一揽子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前所未有成效,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新境界不断被续写成发展新篇章。

事实上,“人民至上”就是要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自从“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传到习近平手上,“人民至上”理念不仅得到继承,而且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脱贫攻坚是习近平“花的精力最多”地方。自就任总书记以来,他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就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主要的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如:企业养老金连年上涨,让退休人员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织就了覆盖面最大的养老、医疗、教育三张“全民保障网”,不让百姓“漏底”,促进了不同阶层有效融合,平等享受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资源。而在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环境质量方面,以北京为例,近三年来对585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棚户区改造近15万户;全面推进的《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更有效落实住房保障法制化建设。

可以说,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新实践提升了“人民至上”新境界,让我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去年北京就通过网络、媒体征集民生方面建议,着力解决包括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保障房建设、电梯安全等民生所急问题;如:我们北京交通委去年新开调整公交线路40条、改造100处公交车站的站台、站厅等;建设40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方庄增建了一座立体停车场,缓解方庄餐饮街停车难;推进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过去一年完成减煤、换煤120万吨等,向北京市民交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尤其是户籍、养老金改革让“身份”鸿沟不断填平,“新市民”与“老市民”、“体制内”与“体制外”共享同一片蓝天。

习近平曾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不仅带领全国老百姓坚持改革发展,把经济搞上去,使国家日渐富强起来,把社会物质财富“蛋糕”越做越大,而且针对一些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就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实行动,把“人民至上”与纯洁党的肌体、贯彻党的宗旨紧密地结合起来,极大凝聚“攻坚克难、建成小康”合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治国理政执行力。我们坚信,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必能使我们国家发展有一个新飞跃,“人民至上”理念更能不断提升新境界。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