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习式外交”向世界传递“和”感化力

2016-02-24 11:4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期,《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习近平自担任总书记以来,出访19次,历时124天,足迹遍及五大洲40个国家,行程38万多公里。3年多来,一个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平和的中国领航人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如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朋友和好伙伴越来越多。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而这离不开“习式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指引。为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习近平提出了“命运共同体”、“亚洲新安全观”、“亲、诚、惠、容”、“一路一带”等一系列周边外交新倡议、新理念和新举措,并开创先例地对韩国、蒙古国两个东亚国家进行“走亲戚式”的专程访问。对非工作,习近平指出,要秉持真、实、亲、诚的方针。而在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时,他以独特的“散步外交”、“气候外交”、“体育外交”方式使之迈上新征程。尤其是访问期间,那一次次精彩演讲,都向世界传播了“万邦和谐、万国咸宁”外交理念,不仅让中国声音广被倾听,中国倡议备受瞩目,而且把中国文化中强调的“以文化人、以德服人”的“和”感化力传递给世界。

习近平主席说,“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为此,他强调,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在习近平努力下,拥有57名“乘客”的价值千亿美元的亚投行正式起航;同沙特、埃及、伊朗三国领导人商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对接各自发展战略,推进经贸、能源、金融、通信、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合作。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出访,不仅有效提升了中国同往访国的双边关系,而且促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合作共赢中找到利益支点,促进共同发展、共享世界美好未来。

在捍卫国家利益方面,习总书记也勇于作为。他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再也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处理东海、南海问题,我国就一改往日简单回应的方式,采取包括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海空常态化巡视钓鱼岛、进行南海岛礁建设等强硬举措,维护海疆主权。特别是去年9月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阅兵,重申了我国对二战历史问题的坚定立场,一次阅兵外交取得巨大成功。

纵观三年来“习式外交”新实践,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们和平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真正把中国梦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有效进行了和平对接。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