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镉超标九千多倍,“银”以为美实则“毒”不可言

2025-11-25 05:55 新京报

来源标题:镉超标九千多倍,“银”以为美实则“毒”不可言

戴个饰品竟患上皮炎?据报道,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接诊了几位患者,因长时间佩戴合金饰品引发了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过敏炎症反应,被确诊为“首饰性皮炎”。医生介绍,首饰性皮炎的发生与饰品的材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镍、镉等重金属成分常常是导致过敏的罪魁祸首。

记者随机从线上线下的20家商铺购买了21件样品,送往专业机构检测分析发现,多达17件饰品的金银镀层厚度根本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这些有着美丽外表的饰品,身负“两宗罪”。

第一宗“罪”,其存在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问题。

在多地饰品批发市场,许多饰品并非按克数定价,而是以“堆”批发。在一些摊位上,手镯的批发价格普遍只有十几元到几十元,一些耳钉的批发价格低至一元。不少商户却言之凿凿地说,其“符合标准,无毒无害”。然而,检验报告却戳穿了这些谎言。例如,一款“镀银”手镯,银镀层的厚度仅为0.24微米,远低于标准的2微米。

第二宗“罪”,其存在重金属超标,威胁人体健康。来自广州一家饰品批发市场的一副耳钉样品,标注材质为S925银,但经过检测发现,这副耳钉表面主要成分元素跟“银”没有丝毫关系,而一级致癌物镉元素含量竟然超标9000多倍。

镉是世界公认的高毒性重金属,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这意味着消费者在佩戴此类饰品时,面临健康威胁。商家之所以选用含镉等重金属成分作为合金材料,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加工性能较好,并且不易氧化变色。

这些廉价饰品,不仅在多地饰品批发市场“扎堆”卖,在多个电商平台也不乏其身影。这一现象,凸显了规范饰品市场、加大监管力度的紧迫性。

对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此类饰品市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商家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打击。电商平台则应履行主体责任,不能任由“问题”饰品在平台上“招摇过市”。消费者在选择饰品时,也要避免过于追求低价而忽视了饰品的质量和安全风险。

责任编辑:张露汀(QC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