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让生物多样性扮靓城市

2025-11-24 12:31 新华网

来源标题:让生物多样性扮靓城市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漫步城市绿地,通过欣赏绿树鲜花、看鱼儿游弋、听鸟儿歌唱来放松身心。生物多样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而这也正是城市生物多样性话题热度攀升的原因。

城市的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种质资源库(圃)、校园等区域和设施,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也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还丰富了城市空间特色及功能构成。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各地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编制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城市生态修复、绿地系统连通性建设,城市绿地与绿道面积大幅增长。不过,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因城市规划不足导致城市扩张带来自然栖息地破碎化,工业与生活污染造成物种灭绝或迁移,外来物种入侵挤压本土物种生存空间,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等。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构建互联互通的生物栖息地网络。通过刚性规划与立体建设,为生物提供连续栖息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秉持生态优先原则,预留生态廊道,科学布局绿色步道、空中廊桥等。合理布局公园、湿地等生态节点,形成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例如,新建城区生态用地占比不低于40%,旧城改造中新增绿地面积不低于改造总面积的20%。结合城市路网、水系布局“地上—地下—空中”多层级生态廊道等,改善生物栖息环境。

系统推进污染源头治理,改善城市生物生存环境质量。通过源头管控与生态修复,为生物提供洁净家园。努力推动城市产业绿色转型,强化工业减排,严格管控企业废气、废水排放。推广升级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机动车尾气管控,提高燃油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城市土壤修复与管控,对历史污染地块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禁止在城市绿地使用高毒农药和过量化肥,改善城市土壤环境,为生物创造洁净的生存环境。

构建全链条外来物种防控体系,守护本土物种生存空间。阻断外来物种入侵路径与强化清除,有效应对本土物种生存威胁。建立健全外来物种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口岸检疫检验,严格把控外来物种入境关。加强对已入侵外来物种的治理,组织专业队伍定期清除城市绿地、水域中的外来入侵动植物。通过开发监测APP、开展有奖举报、组织外来物种识别培训等,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清除工作。 (杨艳梅)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