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中国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

2025-11-14 07:3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中国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行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协同推进的绿色转型之路,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智慧、以天下心为心的广阔胸襟。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既在书写绿色答卷,也在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特别是全球南方低碳转型。这也是中国“绿色出海”乘风破浪、备受好评的原因所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正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盛会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为通勤用车承接参会者出行需求,这被视为本届气候大会颇具象征意义的一幕。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官方亮相”,只是COP30上“中国绿色拼图”的一块。将镜头拉长放远,绿色低碳的中国产品早已跨越山海,融入许多国家的生活日常。在非洲,“非洲光带”项目通过光伏等绿色技术,帮助当地数万户家庭解决了照明难题;在中东,迪拜将中企搭建的零能耗降温系统纳入“2050净零城市”战略;在拉美,中国新能源公交车仿佛绿色风景线,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低碳、便捷的出行方案……中国清洁能源的“绿色出海”,正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这些生动案例,宣示着中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积极落实。事实上,自《巴黎协定》达成以来的十年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大国执意游离于全球减排体系和安排之外,要么质疑气候科学、贬低风电等清洁能源,要么频频“退群”“毁约”,拒绝承担与发展阶段、国情能力相应的减排责任,严重阻碍全球减排进程。正如英国《卫报》指出的,在解决有关地球生死存亡的危机上,美国一些政客让世界倒退了一大步。面对这样的逆流,是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气候多边进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联合国多次警告,全球变暖正在加速,人类无法承担气候治理倒退的后果,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实现长期控温目标。近日,与气候相关的新闻事件接连登上热搜,“地球正逼近首个危险的气候临界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创历史新高”等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年度最重要的气候大会,COP30承接“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框架成果,核心任务已从“规则谈判”转向“行动落实”,被形容为“避免气候系统不可逆转破裂的最后机会”。在全球气温升幅逼近1.5℃温控目标的紧迫背景下,大会能否推动减排承诺落地、资金缺口填补、碳市场启动等关键议题取得实质进展,关乎全球气候治理走向何方。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行动。从19世纪碳科学初步发展,到20世纪60、7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再到近些年大型国际会议频繁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科学共识。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十字路口,必须聚焦行动落实,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从“共识”走向“实效”。这些年,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但始终以最大诚意和决心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目前,中国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也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甚至一些一贯戴着有色眼镜打量中国的西方媒体,都不得不感慨:“中国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绝对的行动派”。

向绿而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但绿色发展并非单纯的生态函数,而是一个涵盖经济发展、技术跃迁、产业转型等多因素的复杂方程式。如何平衡环保责任与发展权益,兼顾生态优势与民生福祉,格外考验治理智慧。但正所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些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国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协同推进的绿色转型之路,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智慧、以天下心为心的广阔胸襟。

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既在书写绿色答卷,也在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特别是全球南方低碳转型。不附加政治条件、聚焦务实合作的模式,打破了气候治理的阵营化壁垒,让发展中国家在共享绿色发展机遇的同时,实现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气候治理。这也是中国“绿色出海”乘风破浪、备受好评的原因所在。

气候生态不分国界,地球家园需要共同守护。中国的气候治理实践,每一步都彰显着重信守诺的大国担当。期待国际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应对气候危机带来更多新希望。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雨馨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