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公园来了演奏“国家队”!在百姓大舞台吹出最美笛声

2025-11-13 15:32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标题:锐评|公园来了演奏“国家队”!在百姓大舞台吹出最美笛声

拖着音响、支起架子、打开话筒……近日,中国歌剧舞剧院竹笛、排箫演奏员孙楚泊在紫竹院公园演出的视频刷屏网络。据北京晚报报道,自10月初在这里开启首场公园公益演出以来,从几名游客驻足到围起一圈圈观众,大家的热情让孙楚泊越吹越带劲。随着《我爱你,中国》《牧民新歌》《赛马》等百姓耳熟能详的旋律一次次奏响,掌声不断在公园回荡。

紫竹院公园四季景色宜人,秋日风光吸引八方游客。在这里吹奏竹笛,音乐的韵律与公园意境相得益彰,艺术的感染力也因情景交融而更加真切。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位国家队演奏家的表演,既没有华丽的舞台、闪耀的聚光灯,更没有检票环节。去除一切粉饰和观看门槛,笛声愈发纯粹悠扬。吹笛者主动走出剧场走进公园,走到观众身边,呈现了回归本真的艺术表现形式。

演出的成功,离不开艺术家的扎实功底和倾情演绎,也离不开“非著名艺术家”的热情参与。据报道,热心观众中,有人主动点歌,有人跟着旋律轻声哼唱,有人即兴为笛声伴奏,调子未必完美却唱出了真情。还有笛子爱好者远道赶来与孙楚泊合奏,共同切磋技艺。演奏家专业且投入的表现,为演出奠定了品质基础;艺术爱好者和观众真诚参与,则赋予演出灵魂与温度。

笛声悠悠寄深情,莫道公园无知音。“现场朋友会跟着我流泪,那种感觉是我在舞台上感受不到的”“在公园是心与心贴近的演出,没有距离。”正如孙楚泊所说,演奏者与观众打成一片,笛声承载的情感更容易引发共鸣,这种效果恐怕是任何精心编排都难以实现的。公园这个“百姓大舞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消解了演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促进了每一个热爱艺术的陌生人心与心的交融。

公园是最鲜活的舞台,街头巷尾其实都是艺术家展现才华的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走出专业剧院、走进城市各个角落,将舞台搬到百姓身边,让艺术与生活无缝衔接。据报道,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曾到紫竹院公园与平均年龄67岁的“海淀哥舞蹈队”共舞,即兴互动引发一片叫好;歌唱家魏广德四个月内在北京莲花池公园、天津水上公园等地开了82场“公园演唱会”,被观众亲切称为“公园男高音”……艺术家的歌舞乐声,为城市氛围添了一抹艺术色彩,让市民游客对逛公园多了一份美好的期待。不管是独奏的笛箫、共舞的欢腾,还是传唱的金曲,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朴实又精彩的公园演出,都表现出艺术为民的真挚情怀,彰显与民同乐的精神境界。

婉转的笛声、酣畅的歌舞受到游客及网友点赞,再次印证只有扎根于老百姓、服务于老百姓,艺术才会呈现蓬勃生命力。让高雅音乐更多地走进公园“会客”,让公共文化服务保持与百姓间的“零距离”,既是对城市文化生态的优化重塑,也是对群众丰盈精神追求的给力回应。随着多元且专业的艺术演出深入街头巷尾,更多文化种子会在大街小巷生根发芽,城市公共空间必将焕发前所未有的文化活力。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殷呈悦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