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电商经济,更需要诚信

2025-11-12 10:13 光明网

来源标题:电商经济,更需要诚信

近期,一些消费者发现,所购衣服被挂上了巨型吊牌,赫然写着“拆除不退不换”的大字。据报道,这是商家为应对恶意退货而设计的商品标识,大多采用A4纸规格的偏硬材料制作,通过尺寸与材质增加穿着不适感,降低消费者穿着外出后申请退货的概率。更为硬核者,在羽绒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商家才会告知密码解锁。

不少消费者表示理解,区分正常退货与“蹭穿”退货,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都是有益的。近年来,电商平台服饰退货率居高不下。有报告显示,各电商平台女装退货率普遍在50%~60%之间,男装退货率则在30%~40%之间。更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这一数据普遍飙升10%,部分商家退货率高达75% ,而在2019年时通常不会超过30%。

消费者“十买九退”现状的背后,有“货不对板”“尺码偏差”“效果不佳”等线上购物痛点,但也存在一些消费者借“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则之便,行“薅羊毛”之实。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分享完好无损地拆装吊牌的小技巧。一些消费者抱着“穿一次拍个照就退”的心态下单,将电商服务视为无偿的穿搭资源库。这种行为的蔓延,不仅推高了行业运营成本,更破坏了买卖双方的信任基础。

有统计显示,每一件被退回的服装,都会产生约20至32元的综合成本——包括运费、包装、折旧、仓储及人工处理费用。这些因高退货率产生的额外开支,最终会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转嫁给所有消费者。于是,整个市场陷入“售价提高—性价比降低—退货率攀升”的恶性循环。在这场买卖双方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

这场博弈,展现出当前电商平台上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张力。“信用”二字,也应拥有更重的分量。通过建立更精细化的信用评价机制,让合理退货成为消费者的正当权利,让恶意退货在信用记录中留痕;推动电商平台建立退货分类标准,区分真实退货需求与“蹭穿”行为;鼓励商家通过提升商品展示的真实性、优化尺码推荐算法,从源头上降低退货需求——这些都是构建健康消费生态的可能路径。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当技术驱动的便捷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诚信便成为决定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的核心要素。未来的电商经济,理应形成互信、共赢的消费局面。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