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没地停”“不让停”,非机动车往哪儿停?

2025-11-10 15:37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标题:锐评|“没地停”“不让停”,非机动车往哪儿停?

“没地停了”“这不让停”“人行通道不能停”……近日,北京一副区长实地体验早高峰停放电动车却遭遇“三连拒”的视频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表示“好像在看自己的通勤日常”。

停个“小电驴”这么难,根本还是停车空间供不应求。一面是不断增长的非机动车数量,以及集中于早晚高峰时段和地铁站、商圈附近的停放需求,另一面是快速发展下愈发紧张的城市空间,两相对比供需矛盾愈发凸显。此外,违规停放也进一步放大了停车难题。有的人图方便、赶时间,“有地就塞,见缝插针”,让后来人“难上加难”。有的车长期停那不用不挪,变成了霸位占地的“僵尸车”。

非机动车停放之难考验城市治理。解决不好,最直接的便是影响通勤出行。骑车通勤解决“最后一公里”,本是图方便省事。若停车取车“兜兜转转”“寻寻觅觅”,非机动车灵活便捷的优势便荡然无存。难停车又多半会导致乱停车,影响市容市貌不说,还会带来诸如堵塞消防通道、占用人行道、挤占机动车道等问题。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破解非机动车停放难还是得靠精细化治理。一是精细服务、扩大供给。各点位需求不同、实际不同,增加停车位就像挪动空间布局的“七巧板”,要靠因地制宜的“小创新”。如昌平区沙河镇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楼,解决同一地铁口万辆非机动车的停车难题;二是文明引导、提高效率。发布文明骑行倡议、设立公共文明志愿者等方式都是引导规范停放的有益探索。同时对于快递外卖车辆、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需要政府与平台企业协同,“量身定做”管理方案。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今年迎来修订,完善停放充电规定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停放管理责任。相信当“有位可停”成为常态、“自觉入位”成为潮流,非机动车停放定能更加从容。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陈雨隆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