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让虚假营销打不了擦边球

2025-11-07 06:2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让虚假营销打不了擦边球

“化妆品要有数字身份证了。”国家药监局日前印发通知,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化妆品电子标签试点工作。记者调查发现,试点落地进入倒计时,但市面上仍有不少化妆品是宣传备案“两张皮”。

化妆品虚假营销问题存在久矣。从消费者吐槽来看,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可谓一大通病。明明备案仅有保湿功能,一到产品宣传就平添了祛痘消印的神奇功效;号称防脱率99.9%的“固发神器”,一查报告“并无相关检测”。尤其在私域直播间,“焕颜亮肤”“多重功效”等等,主播吹得天花乱坠,实质却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些不法商家还大搞“化妆品变药品”的猫儿腻,甚至产品被注销备案后仍不下架。

乱象频仍亟待治理,普及电子标签不失为有益探索。据悉,数字身份证将涵盖产品备案号、全成分表、检测报告等核心数据,消费者扫码即可一目了然。同时,电子标签体系要求所有宣称功效必须关联实验数据,并明确标注“化妆品非药品”,否则将直接触发预警。

这些举措提高了虚假营销成本,压缩了打擦边球的空间,“医用级”等营销套路也会失去土壤。更重要的是,以往实体标签因印刷面积有限,常被迫精简信息,消费者还得上专业网站以辨真伪,许多人也懒得较真。如今扫码即明,极大方便了监督质询,也倒逼商家诚信待客。此前,海南就曾试点实施离岛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如今更大范围的试点即将开始,科学监管思路正进一步落地。

调查显示,在如今的美妆消费中,“不看品牌、看成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仅靠品牌光环或宣传花活,越来越不足以吸引和维系用户。对于品牌来说,告别套路、挤掉水分,亮明产品的真容,将是稳定用户群的关键。

当然,电子标签并非治理化妆品营销乱象的“万能药”,技术手段的完善须与制度保障、监管执行等形成合力。譬如,二维码可能被仿冒生成虚假链接,个别企业也可能利用技术漏洞隐藏不利信息。同步升级防伪验真系统,对数据篡改行为设置严厉惩戒机制,让电子标签与动态监管、行业自律等形成全链条监督网络,虚假营销乱象才能得到根治。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雨馨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