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善听善行奏响民生和谐曲

2025-10-30 10:31 千龙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类民生“堵点”、“痛点”、“难点”日益凸显,如何有效疏通这些梗阻,是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考验。若将社会比作一部宏大的交响乐,民声民意是丰富的音源,治理者则如同指挥家与作曲家,唯有精于“善听”,敏于“善行”,方能将多元诉求谱成和谐乐章,从根本上打通民生堵点。

善听是“辨音定弦”的基础,要求耳聪目明,兼听广纳。疏通堵点的前提是精准识别堵点。这和声乐创作中首先须辨明每个音的音高与特质同理。社情民意复杂多元,既有清晰明确的“基音”——即大多数人的共同诉求,也有细微隐秘的“泛音”——如特定群体的特殊困境或未尽的言外之意。善听,意味着不仅要倾听响亮的“主流声音”,更要敏锐捕捉微弱的“边缘呼声”;不仅要理解政策层面的直接反馈,也要体察民众话语背后的真实情绪与深层期待。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的普遍愿望是“基音”,而低层住户对采光噪声的顾虑、高龄老人出行的具体艰难,便是必须重视的“泛音”。治理者需搭建多元化、畅通无阻的民意沟通渠道,深入基层、网络问政,练就“顺风耳”,确保在决策前就能全面把握民生堵点的全貌与根源,为后续的精准“定弦”与和谐“编曲”奠定坚实根基。

善行是“和弦编配”的艺术,讲究统筹兼顾,疏堵结合。捕捉到丰富音源后,如何将其编织成和谐乐曲而非刺耳噪音,关键在于行动的智慧。民生诉求各异,甚至相互矛盾,如同不同音高直接叠加会产生“不协和音程”。善行,即进行精巧的“和声编配”,通过政策、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最优解。一要善找“共鸣点”,挖掘能最大化满足多方利益的公约数,如同找到能产生悦耳共鸣的和弦。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若能兼顾儿童游乐、青年健身、老人休憩,便是成功的和谐共鸣。二要巧做“转化功”,将看似对立的诉求转化为相互促进的动能。如发展夜市经济与居民求静的需求,可通过划定区域、优化管理、技术降噪等,化“冲突”为“特色”,实现活力与宁静的平衡。三要把握“节奏感”,政策出台需时机恰当、力度精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既需服务设施快速扩容,也需长期人才培养和体系构建,必须张弛有度、循序推进。善行的精髓,在于以系统思维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共赢,使社会各“声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听与行的循环是“乐章演进”的动力,强调动态调整,永续和谐。民生堵点具有动态性,旧的难题化解,新的挑战又生。因此,善听与善行绝非一劳永逸,而应形成一个持续反馈、动态优化的闭环系统。行动之后,效果如何?需要再次倾听民声反馈来检验“政策音效”——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和谐?是否产生了新的不协和音?民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是最真实的“乐评”。依据反馈,及时进行政策的微调、修正乃至创新,如同指挥家根据现场音响调整乐队演奏,作曲家根据听觉体验修订乐谱。这种“倾听-行动-反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能使治理体系保持灵敏与韧性,不断适应变化中的民生需求,持续化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堵点难题。尤其在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为此循环提供了高效平台,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为即时精准。(王云)

责任编辑:刘美君(QN0048)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