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沿用30年后,人们何以对北大录取通知书较真

2025-08-08 01:25 新华网

来源标题:沿用30年后,人们何以对北大录取通知书较真

网友的“挑剔”和“苛刻”,也是源于对名校的特殊信任。

近日,北京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中的两处表述被指存在语句问题,引发网络关注。

网友指出的第一处问题为录取通知书中的“我校决定录取你入××学院(系)专业学习”。该网友认为,此句存在“句式杂糅”问题,建议修改为“我校决定录取你为××学院(系)专业学生”。第二处争议语句为“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网友指出其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表述应调整为“请你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按时到校报到”。

据媒体记者搜索发现,相关表述至少在近五年间未作调整,且其核心句式“请你准时于×年×月×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的表述,在1995年的通知书上即已出现,与当前格式相同。这表明引发争议的核心句式至少在本科通知书中已沿用近30年。

北大本科录取通知书中的两处表述受到网友质疑,正如学者所言,该表述存在不够简洁通顺的问题,但其是否属“用词不当”仍值得商榷。不过,更有意思的是,为何这一纸通知书沿用了30年,到如今才被网友质疑?

长期以来,录取通知书的核心功能就是“告知”,简洁明了地传递报到信息便完成了使命。这种表达方式,也反映出教育主体之间单向度的关系——大学是录取者,学生是接受者。彼时,公众更关注大学“能否考上”,而非“通知书如何表达”。这种功能优先,也让传统通知书的表述得以延续多年。

但世易时移,30年后,今天的录取通知书,已超越单纯的信息告知功能,其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不过,人们对北大本科录取通知书的“吹毛求疵”也情有可原。这是因为,北大作为我国顶尖高等学府,其一举一动都具标杆意义。网友指出的该表述问题,虽非语病,但公众对北大的期待,本就包含对文字细节和人文精神的高水准追求。网友的这种“挑剔”和“苛刻”,也是源于对名校的特殊信任。

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这场争议也反映了公众话语权的提升。过去,大学录取通知书被视为“权威文本”,学生被动接受。如今,随着教育普及和网络发展,人们能以平等姿态参与围观和讨论。

这种讨论和参与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而细节的完善和精益求精,有助于让录取通知书这一特殊载体,更好地连接大学与学子。北大回应称“研究改进”,这也展现了名校应有的胸怀与自省,以及教育机构对公众期待的积极回应。

沿用30年的北大录取通知书,现在忽然有了网友热议的“问题”,既是观察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变迁的一个“标本”,同时也可以成为公众和高校积极互动进而促进教育进步的契机。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辛河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