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谁给兜售假认证大开方便之门

2025-07-04 06:5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谁给兜售假认证大开方便之门

近日,民航局发布“充电宝新规”后,网上兜售“3C标志”的买卖被曝光,引发广泛关注。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诸如中国能效标识、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等各类需要严格检测或审核才能获取的认证标志,也都在网上以极低价格公然售卖,有的商家已卖出上万单。

据相关法律规定,自行制作与国家认证标志相同或近似的标志,属于伪造、变造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若认证标志已注册为商标,如中国环境标志,擅自生产销售还涉嫌假冒注册商标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那么,这些违法标志是怎么在网上大卖特卖的呢?目前看来,靠的就是简单改头换面。如将“绿色食品标志贴纸”表述为“绿色食品贴纸”“食品不干胶贴纸”,将“中国环境标志”表述为“绿色环境标签”“家居环保贴”,通过转换关键词即可予以规避。而面对类似套路,平台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被举报一例才下架一例,或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如此管理,自然是管不住的。

认证标志,是经权威机构审核后颁发的专用符号、图案或文字组合,是消费者安全、信任和权益的保障。倘若任那些似是而非的假认证大行其道,不仅仅是侵害一两个消费者,而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秩序的扰乱。对于制作、销售假认证标志的行为必须真抓严管,另一方面,为不法商家提供“出货”渠道的平台也难辞其咎。这么多假标志真的管不了吗?对转换关键词、置换链接等投机行为真的束手无策吗?

客观而言,当下互联网堪称数据海洋,复杂多变的内容词条,的确难以做到全面、精准、高效监管。但“难”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作为、慢作为。于法理,网络平台对在其上发布的图文、视频、直播等各类内容本身就负有全面审核、监管之责。完善平台规则,提高对复杂隐蔽信息的识别能力,将劣质信息、劣质商家清理出去,也是给正规商家、优质内容腾出空间。在这方面,不能仅仅靠平台自觉,监管必须及时跟进,提升技术手段也好,加强跨部门合作也罢,才能不让“李鬼”横行。

眼下,假冒“3C标志”事件的关注度仍在上升,不妨将此当成契机,对类似假贴纸都来盘一盘,还平台一片清朗,给消费者更多保障。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田闻之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