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近日更新所谓“出口管制名单”,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列入。如岛内厂商想“出口”给名单中的实体,须先取得台“国贸署”许可。不难看出,此举是台当局对美国遏华政策的又一次跟进。
众所周知,将华为和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是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的产物。据统计,2024年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为大陆及香港,占整体比重的31.7%,出口额为1506.19亿美元,其中约六成是“电子零组件”。从禁止向大陆“出口”光刻机等芯片制造设备,到此番更新所谓“管制名单”,联系如此紧密,为何执意断链?有专家分析,不排除是台当局希望抓住这一轮中美贸易谈判的当口,发布“禁令”,“显示出与美国的协作性”。
这些年,“台独”的“投名状”一直没断过,美国真买账吗?在美国利益面前,盟友、小弟通通都是“工具人”罢了。于是我们看到,美国虽然一直在打台湾牌,但对台的态度总是时冷时热、用完即弃。说好的对台军售,最终兑现的是过期装备弹药、发霉防弹背心;起初高调渲染的会见,常常“偷偷摸摸”或不了了之。面对种种尴尬,民进党“挽尊”“自嗨”的招式几乎都要用尽了。
这些年,“台独”势力“跪美”“媚美”一次次刷新底线。豪掷巨资给美军“清库存”,不顾民意反对进口含瘦肉精美猪,哪怕如“台积电”等命脉企业,台当局也是拱手奉上,不仅先进制程不能留在台湾,连研发中心都要在美国设置。但上赶着任美国摆布,换来的是更加卑微。
谁都能看出,对美国,台湾只是一张“牌”;但对中国而言,台湾事关核心利益。我们具有坚定意志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具有绝对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无论是谁、无论如何折腾,挑衅愈甚,反制也将愈烈。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近期刊文,标题毫不留情写着“对台湾的执着:美国的战略不应押注于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倚外谋独”,不会有任何出路,只会将自己送上绝路。就如台湾网友所言,这是“自己挖洞埋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