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朗京华·智算未来”首都算法治理成果评议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企业、学界与网民的四方代表齐聚一堂,系统复盘“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成效。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北京市海淀区的网信工作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场景落地为抓手、协同共治为路径,不仅为专项行动贡献了关键支撑,更构建起可复制的“海淀方案”,为首都乃至全国算法治理注入实践动能。
政策先行引领发展坐标。海淀区依托“两区”政策优势和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定位,以顶层设计锚定治理方向,将算法安全与伦理纳入《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在“两区”建设中率先探索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推动治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步升级备案机制,积极响应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推动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智谱华章ChatGLM等大模型产品的算法备案,形成“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动态监管”全流程体系。截至2025年6月,海淀区已备案大模型达89款,占全国总量近三分之一,覆盖多模态、科学智能等前沿领域,为算法治理筑牢制度屏障。
场景深耕激活治理效能。海淀区将算法治理深度融入城市运行肌理,让技术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海淀区联合中科大脑、百度共同研发的“海淀区一网统管接诉即办系统大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分析工单内容,识别周期性投诉热点和潜在风险诉求,实现“未诉先办”。在公共安全领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大模型”引入多模态协同推理架构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起多维度风险监测体系,为青少年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字防火墙”。这些实践让算法治理从“看不见的后台”走向“摸得着的服务”,持续增强市民对科技治理的认同感。
协同共治激活治理生态。海淀区打破治理“孤岛”,构建政府、企业、司法、公众联动的共同体。跨部门联合执法开展算法合规检查,查处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数据权益法官工作站提炼裁判规则,为数据权属纠纷处理提供司法样本。企业与学界协同攻关,瑞莱智慧反诈技术出海、抖音热点核实机制落地,北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持续优化社区算法应用场景。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创新,通过“清朗”专项行动举报渠道、评议会网民代表发声等方式,收集公众对信息茧房、数据压榨等算法痛点的反馈,推动快手“一键破茧”、美团骑手“8小时预警+12小时强制休息”等用户赋权举措落地,培养公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与数字素养。
从产业经济动能激发到城市运行效率提升,从社会风险防控强化再到治理范式辐射示范,海淀区的算法治理实现多维度跃迁,更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国家试点标准、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
当算法不再是冰冷的代码逻辑,而成为守护城市、服务人民的“智能守护者”,科技向善的治理愿景便在中关村的创新脉动中照进现实。海淀区的网信实践印证了算法治理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公平、安全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未来,海淀将以制度供给的精度、技术创新的力度、民生服务的温度,继续为首都乃至全球数字治理贡献“海淀方案”。(赵益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