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中新网评:很多国家都“躺平”了,我们为何还“动态清零”?

2022-04-16 12:08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中新网评:很多国家都“躺平”了,我们为何还“动态清零”?

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 这两天,“动态清零”是大家经常听到的高频词,其内涵就是在快速、精准的防控中,用最低社会成本和最短时间控制疫情。

3月以来的这波奥密克戎疫情已经波及30省份,上海疫情已连续多日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超两万。

互联网上,防控中的生活困难,隔离中的焦虑心理,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充斥着舆论场,大家心情复杂,甚至开始质疑:很多国家都“躺平”了,我们为何还在咬牙坚持?

那么,“动态清零”,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与大道理相比,直观的数字可能更有冲击力。

第一,欧美“躺平”是抗疫失利的无奈“弃疗”。

在今年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的英国,目前约每13人中就有1人确诊;在进入商场已无需戴口罩的德国,确诊数已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已有超13万人死亡。如果以这样的数据说服自己“躺平”,两年来,我们坚持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中国“躺平”的后果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最近知乎上有个高赞的文章,一位在隔离中的医学博主,按照奥密克戎在境外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计算出,如果放任奥密克戎在中国流行可能面临的巨大代价。大家想想,在14亿人口,且有庞大老龄人口的国家,一旦放弃抵抗,我们将面临多少家庭的悲剧?多少不可承受之痛?

第三,别再把奥密克戎轻描淡写成“大号流感”。

如今我们咬紧牙关鏖战疫情,正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太强了。以纽约为例,据报道,德尔塔传播时期,纽约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约5000例,奥密克戎传播,则突破4万例。纽约约800万人,而中国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8个,超500万人的城市有91个。如果在医疗资源充裕的上海都无法战胜奥密克戎,换成二三四线城市,换成广袤的农村,14亿人的中国会面临什么?

抗疫两年来,我们之所以能生活在世界上最安全的环境中,基于“生命至上”而制定的防控策略功不可没,它让我们在人均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依然换来了绝大多数人正常的工作生活。

这来之不易,决不能前功尽弃!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作者:阚枫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