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市赤壁的快速发展,与一位实干担当的“一线总指挥”密切相关,他就是咸宁市委原常委、赤壁市委原书记盛文军。他不爱坐办公室,喜欢调研,经常将现场会开到群众家门口;他电话“秒接”,短信“秒回”,到低保户家与小朋友下围棋,被亲切地称为“邻里”书记。(8月4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邻里,指家庭所在的乡里,也指市镇上互相邻接的一些街道,说白了,就是群众生活的地方。“邻里”书记,就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做老百姓的“贴心湖北咸宁市人”。
顾名思义,“邻里书记”,自然是上需要“接天线”,下需要“接地气”,对上要做好对接工作,要及时的将上级的精神宣讲下去,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也要将政策宣传下去,要成为人民群众的支撑。而对下,要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既要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又要做好产业规划、经济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但是,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脱离群众的问题。如少数领导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里,“一支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不走基层,不沾地气,远离一线,远离基层,脱离群众,不知群众想什么,更不知群众办什么。热衷于闭门造车,盲目决策,结果是立竿见影的政绩与“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根本遵循背道而驰。这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何谈做群众的“邻里”书记。
只有做“邻里”书记,才知群众冷暖。群众最需要什么、渴望什么,他们自己最清楚,要让群众敢于主动提出意见和要求。一方面,要求党员干部杜绝“高人一等”的错误观念,消除逃避、畏难思想,不怕麻烦,不辞辛苦,乐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对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要及时答复解决,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群众才会乐于、敢于提出“下一个”意见或要求,把干部当自己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笔者以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要甘当“邻里”书记,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时常和群众“邻里”相逢,让干部走出办公室,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真正的呼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正意义要为民办实事,甘当“邻里”书记,要确保最终真正让民众得实惠。(文/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