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中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普遍共识,那便是“做得越多错得越多”,简而言之,就是“做多错多”,这其实是干部不作为、懒政怠政的一种表现。“做多错多”可以归纳为三大原因:干部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会干事,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干部干事动力不足、压力过大、能力不够的问题。
要破除干部不想干事的顽疾,首先得转变用人导向。不少干部认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所以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加上有的单位提拔晋升存在“排资论辈”的现状,以至于有的干部认为时间到了自然会晋升上去,不如“平平安安占好位子”。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把以“错”为导向的考察评价体系转变为以“对”为导向,重点看干部干出了什么成绩,把“多做多错”变为“多做多对”,营造“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拓宽晋升渠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以“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想干事的内生动力。
要破除干部不敢干事的顽疾,就要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以包容之心充分理解、正确对待干部所犯的错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允许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让广大干部克服“怕出错”的思想障碍,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同时,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及时补救所犯下的错误,及时“止损”,汲取经验教训,避免“越做越错”。对于犯了错的干部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既要持续跟踪监管,也要加强关心关爱,让干部再鼓干劲,进一步卸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思想包袱,激发干部敢干事的积极性。
要破除干部不会干事的顽疾,必须实施精细的干部培养计划。年轻干部刚入职往往有冲劲、想干事,但却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干成事、干好事,这时候就需要用好用活老干部资源,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同时坚持以“战”育人,选派优秀干部去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为民服务等基层一线战场去历练锻炼,增加工作经验,锤炼工作本领,解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如果连干部都不干事了,那各项工作由谁来推动?面对“做多错多”思想,必须对症下药,为干部补足动力、卸下压力、提高能力,彻底破除某些干部尸位素餐、推诿塞责,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的顽疾。
(文/云天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