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要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关键在基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在基层,推动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核心在基层。而办好中国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推动基层有效治理,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根基,更要建强“排头兵”,让基层治理绽放绚丽之花。
建强党员“先锋队”带动基层自治。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服务员”,赢得人民群众认可与支持,还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一起干。在基层治理中,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建带群建,履行好组织、宣传、服务群众职责;要让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好群众的急事难事;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要求党员干部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传承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接受群众监督,做出示范榜样,激发群众自治主动性。
建强法律“志愿队”推动基层法治。凡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规范了基层治理的运行轨迹,也为解决基层难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推动基层法治,就要建强法律“志愿队”,无论是设置驻村律师还是组建乡村法律顾问,都为基层引入了法治活水。要发挥法律“志愿队”的作用,一方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确保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备案和履行机制,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另一方面加强群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让法律“志愿队”成为干部群众的“活字典”,让法律规范不断渗透入乡村生活发展。
建强乡贤“劝导队”联动基层德治。基层治理不仅要有硬约束,也要有软约束。法律制度等硬约束能推动基层人居环境向上向好,而乡风文明建设等软约束则能推动基层群众凝心聚力,而唯有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迸发出基层发展的活力。建强乡贤“劝导队”,就是以德高望重的乡贤为主导,让他们以自己的阅历、知识和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和引导身边的百姓,促进移风易俗、邻里和睦、社会稳定。把乡贤这个队伍建设好、发挥好,就能充分利用乡贤的个人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激发基层群众的感知、感悟、感恩,焕发其内在的善与美,让基层共知与共识推动基层德治。
基层治理的关键就在于选有培养不同的人才干部队伍,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就能让以上率下将干群紧密团结起来,共建基层家园。
(文/钟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