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蕉、芭蕉,算不算香蕉?7月9日,云南昆明,货主王先生拉苹果蕉过大营收费站时因收费站工作人员坚称称苹果蕉不是香蕉被收费1066元引发热议。10日,收费站工作人员登门向货主道歉并退款,承诺以后苹果蕉都走绿色通道。(7月10日 澎湃新闻)
仔细想一想,近年来,有关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被拒引发的争议其实还比较多。比如前不久某地一名货车司机称,他运输菠萝可以走绿色通道,但运输凤梨就不行。又如2020年12月,湖南长沙一处收费站班长在为货车验货时发现车厢内运输的是车厘子,便告知货车司机按照文件规定,司机不能享受绿色通道免费政策。
这些问题的发生,公众往往都是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指责,认为他们是在故意刁难过往车主,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收费员只是政策的执行者,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他们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办事,无可厚非。比如樱桃和车厘子、菠萝和凤梨按照老百姓的理解,本就是一类的,理应享受同等待遇。但《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里,却只有樱桃和菠萝,没有车厘子和凤梨。收费人员拒绝运输樱桃、凤梨的车辆走绿色通道,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样看来,把“苹果蕉不是香蕉”的锅,简单甩给高速公路收费员,是有失公允的。如果上级部门在惠民政策的制定时,多敞开大门,多“问计于民”,多听取专家学者、收费员、鲜活农产品运输人员等的声音,在集思广益的情况下,再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惠民政策才可能更接地气,少一些“苹果蕉不是香蕉”这样的争议,让更多鲜活农产品更快地进入老百姓的菜篮子,为老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助力。
实事求是地说,作为一名水果爱好者,时至今日,笔者还傻傻分不清谁是菠萝,谁是凤梨?相信像我这样的消费者,估计还不在少数。一个连普通老百姓都分不清的水果,却出现两种不同的待遇,一个属于鲜活农产品,一个不是,这引发争议在所难免。决策者多听一听下面的声音,及时调整《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让目录更接地气、更合理、更有可操作性,这无论对鲜活农产品的从业者,还是对收费人员,对相关农产品的发展都是有利无弊的。
(文/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