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用“指对指”“键对键”方式与网名交流,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值得肯定。
不过,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明白,移动互通时代,“指对指”“键对键”确有必要,但它永远代替不了“心连心”,比不了“面对面”。如果党员干部只图自己方便、省事,就忽视甚至忘记了“心贴心”“面对面”,这肯定也是不行的。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发展虽然迅猛,但社会上还有数量不菲的“脱网人群”,比如老年人、边远地区的农村居民等。如果只有“指对指”“键对键”,这部分人无疑就有可能成为被遗忘的人,他们的利益、冷暖、心声、诉求就很难被听到,他们的“急难愁盼”就很难被解决。
另一方面,老百姓希望有温度的交流。“指对指”“键对键”确实很便捷,其效率不容置疑。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大量的工作内容集聚在线上,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始终隔着冰冷的屏幕,就容易流失温度和情感,干群关系就会疏远。由此看来,基层干部要了解群众心声,要掌握他们最急、最盼、最想的事,仅仅依靠“指对指”“键对键”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走村入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一起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一起唠嗑唠嗑,以真心换真情,这样党员干部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要服务好群众,既要与时俱进,重视“指对指”“键对键”的方法和手段创新,也要重视面对面等“老办法、土办法”的传承和弘扬。既要经常上网看看,走好网上的群众路线;也要经常下高楼、出深院,走村入户,身入群众、深入群众,到群众家坐坐,和群众掏心窝子,用真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文/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