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 | 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时代生机

2021-07-08 11:21 千龙网

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7月8日 人民网)

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魂魄。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传承着融合统一的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的精神。散布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的古代建筑、历史文物,既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基因,牢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探寻历史文化价值,绝对不是要抱残守缺、复古守旧,而是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价值,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筑梦美丽中国,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

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的有力体现。那些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正为亿万中华儿女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物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引领未来的精神导航。在探索、保护、传承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从历史中寻找破题的方法,锚定前进的方向,在创造新时代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同时,续写追梦中国的新篇章。

(文/刘紫鹏)

责任编辑:蔡健雅(QZ0020)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