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学生暑假的到来,“放假孩子去哪儿”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近日,全国多地启动暑期托管班服务,并将其纳入政府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苏州、无锡、泰安等市均宣布实施官方托管,对象为小学1—6年级学生。(7月5日 大众网)
近两年来,为了破解“三点半难题”,各地纷纷推出“官方带娃”的各种探索。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6个大中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
随着课后延时服务的推出,“三点半难题”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应该已经不成其为难题,但“神兽”归巢的暑期,又成为很多家长头痛的事。特别是城市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退休在家的老人,暑期孩子的监护无疑是一个大问题。孩子放暑假了,家长还要正常上班,没有时间带娃。一些年轻父母人在单位,心在家里,特别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出现安全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推出暑期“官方带娃”措施,这是让绝大多数家长拍手叫好的好事。
暑期“官方带娃”,作为一个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的民生实事,要叫好叫座,走好走稳,就必须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多赢”。相比于校外托管机构,学校无论是在场地还是在师资上,都对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形成“碾压”态势,如果能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心甘情愿参与到暑期“官方带娃”活动中来,这对暑期“官方带娃”政策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实事求是地说,暑期“官方带娃”的最大阻碍也许在于学校,在于一线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拼搏,谁不渴望一个悠闲自在的假期,充分放松自己的心情,养精蓄锐,再继续下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到手的假期化为乌有,这对广大老师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强化对教师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府拨款,通过家长缴费等举措,解决好暑期“官方带娃”的经费保障问题,不能让教师流汗又流泪。
(文/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