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外卖软件,“轻食”已经被列成单独的类目;与此同时,控制摄入总热量的新型“代餐”在健身软件上不断刷屏。在这个“藏不住肉”的季节,人们又将减肥的希望寄托在“轻食”“代餐”上。为了帮助人们正确吃“减脂餐”,如今的“代餐”新品开始转型为“控卡餐”,传统餐饮企业也开始攻城略地。(6月30日 北京青年报)
物质生活丰富发展,越来越多人正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几年前,伴随魔性的歌词,《燃烧我的卡路里》走红于网络,反映出大众“减脂”“减肥”的心声。健康饮食风尚兴起,可以相信,与川菜、湘菜、日式料理等菜肴一般,“轻食”“代餐”“控卡”等新款菜肴,将成为大众点菜趋势。
不过,古话说的好“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面对日趋流行趋势,亦有专家指出,如果采用了较为极端“轻食”的方式来减肥,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例如严控碳水可能导致脱发,盲目节食可能导致女性生理期不规律。且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肠胃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宜食用轻食。
同时必须警惕,传统餐饮企业拥抱“轻食”“控卡”,不一定真正带来的健康餐食,餐饮转型往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风口当下,难免少数商家为刺激销量,打着“轻食”的旗号,卖出“非轻食”的食品。少数商家对“轻食”抱有的“只吃蔬菜”“无油烹饪”“无糖无盐”的刻板印象,致使食品制作偏离健康基调。
所谓“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考虑怎么吃”向来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抗拒“肥胖”,抗拒“油腻”,抗拒“高糖”,并不坏。只是建立科学饮食的观念,应摆在盲信“轻食”之上。吃适合自己身体需求的食品,比赶风潮更为重要。事实上,也只有了解自己该吃什么,才能吃得好。
面对健康饮食风尚,呼吁有关部门介入监管,引导餐饮行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科学有效管理“轻食”“控卡”食品。避免少数商家恶意渲染焦虑,刺激消费者盲目消费。建议在线餐饮平台,提供健康趋向的餐食消费功能,例如公示餐食配菜、卡路里总量、脂肪含量等等数据,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
(文/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