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载了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城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首先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所盼为工作导向,把涉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好。
新闻中屡屡曝出有的城市道路在开挖与修复间“无限循环”,这样的做法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同时也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好“三个维度”。
城市治理要具有温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作用,让更多群众融入基层治理。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逐一入户统计改造诉求,积极寻求利益的最大 公约数。鼓励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发挥“布衣参事”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度和创造力,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处处体现出人情味。
城市治理要确保精度。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着力构建分级治理体系,强化工作联动,制定科学规划,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趋势,切实有效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要充分考虑不同地方、不同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协调城市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关系,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合作,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格局。人行步道、路灯、管网、绿化等,既不重复施工,也不遍地开“挖”,避免引发新的“城市病”。
城市治理要注重深度。要建好“城市大脑”,充分运用5G、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为城市治理赋能,发挥人工智能+人民智慧的动能,积极探索新的工作路径,实施常态化管护与研究创新,强化信息归集和数据共享,发现城市运转过程中的症结,着力消除“数据孤岛”和“数字鸿沟”,将难点痛点堵点逐一击破。细微之处最见真章,城市治理要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直达每一个问题。如在城市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里,安全治理和便民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城市治理要始终贯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地方实际,找到城市治理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准确把握城市治理的尺度,以久久为功的态度,让城市的“面子”漂亮,“里子”暖人。
(文/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