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对全市446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的有122个点进行公布,标示中高度传播风险。同时还进行科普:中密度说明有一定的登革热传播风险,高密度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周边片区引发登革热流行。(6月14日 东方网)
夏季来临,对于不少老百姓来说,小小的蚊子让他们不胜其烦。黄昏,和家人一起漫步在夕阳下,微风拂面,芳草萋萋,让人喜不自胜。但如果有一群蚊子“嗡嗡” 地跟随你飞着,时不时还要在你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停留,吸你的血,让你不得不啪啪地拍着身体,不但大煞风景,而且让你游玩兴趣全无。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可能出现,小小的蚊子,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烦恼确实不容小视。2020年9月,深圳推出了第一个“蚊子地图”,细化到物业小区、公园、广场、医疗机构、建筑工地,学校等场所。今年蚊子一出现,深圳“蚊子地图”又马上跟进。
有了“蚊子地图”,傍晚,你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闲逛一会,你就可以根据“蚊子地图”的提示,选择蚊子较少的地方去游玩,以减少蚊子带来的困扰,这对居住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这样的为民情怀,也是值得点赞的。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事实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瞄准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带着为民解忧的民生情怀,把件件小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增进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城市治理者多换位思考,多一些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动真碰硬地解决群众生活生产中实实在在的困难问题,让城市的每一个市民少受蚊子的叮咬,这值得赞赏。
一张惠民“小地图”,背后是民生“大情怀”。蚊子的去来,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但城市治理者绞尽脑汁,为市民绘制“蚊子地图”,让老百姓对城市蚊子的叮咬情况心中有数,从而有效减少蚊虫的叮咬。如此看来,一张“蚊子地图”,一头连着城市管理者,一头牵动着民生民情,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文/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