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次的巡河轨迹都与河道区位不符,本县人员竟然跑到外市和高速上‘巡河’,这背后大概率是弄虚作假。”不久前,江苏省如东县审计局在河长制工作专项审计中,发现大豫镇某村西北一河、二河河长马某的巡河轨迹与河道区位明显不符,遂将该线索移送县纪委监委。(6月1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众所周知,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定期巡河,就是河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匪夷所思的是,大豫镇某村西北一河、二河河长马某连续七次的巡河轨迹都与河道区位不符,是巡河APP出了故障,还是马某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这不能不让人关注。
经查,河长马某兼职做装潢生意,平时很忙,就请在外地做业务的肖某帮他定期上传巡河记录,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其实,肖某连马某分工的河在哪儿都不知道。马某作为一河之长,不但自己不去巡河,还指使别人帮他上传虚假记录,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组织。
设立河长制,决不只是在形式上满足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了河长”,关键是要通过明确主体责任,提高各级政府对于河流治理的重视程度,从而突破治理阻碍,刷新治理体系。各地围绕河长制的制度体系建设,到底落实得怎样了,应该有全面的评估,不能让河长制的执行停留在确立河长这一阶段,从而滋生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纠治类似巡河走过场、请人报送虚假信息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顽疾,一方面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从细微处入手,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严纠严治,发挥震慑效应;另一方面要寻根溯源,从根子抓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推进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马某跑偏的不仅是巡河轨迹,更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思想轨迹。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保护水环境容不得丝毫松懈和走样,河长找人上传虚假记录,这样的作法真要不得,而且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马某由于在巡河工作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文/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