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超百亿话题引发热议。据报道,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其中以年轻人为主,包括90后、大学生、二三线城市上班族等。一盒售价15元的曲奇,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只要8元就能买到。便宜划算,成为不少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5月17日 新华网评)
临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接近包装上标注的最后保质日期的食品。这并非一个新兴概念,为了减少商品损耗,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长期设有专门的临期商品货架,或是以捆绑形式出售快要到期的牛奶、水果和面包,部分商场还会在每晚结束营业前2-3个小时打折售卖生鲜食物。但在以往,临期商品主要面向的是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的中老年顾客群。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求品质生活的同时,也不忘注意性价比,临期商品便成了他们的消费新宠。
之所以会出现临期商品,是因为实体商场、超市以及电商平台出于库存压力和各方面成本的考虑,通常会拒绝接收保质期过了2/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过半的进口食品。这些被“拒之门外”的商品,摇身一变就成了临期食品市场中的“好日期”。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不过如今,这些临期食品不但不愁销,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尽管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的潜意识里面,一分价钱一分货,低价的产品,可能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那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够放心食用呢?
对于合格的预包装食品来说,保质期内都没有安全风险。只要状态、风味正常,就可以吃。特别是那些保质期特别长的真空包装粮食、罐头、软罐头、饼干之类,只要不拆开包装,过期几天到几周时间,和过期之前几天相比,其品质变化并不大。过期的食品不等于一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只要储藏条件符合要求,大部分情况下,临近保质期期间,食品都是安全的。但毕竟这时生产企业已经不为它做品质承诺,是否有品质降低或安全风险,需要自己来判定。即便是专门经营临期产品的商场超市,也无法百分百确保食品质量。
因此,作为销售平台要牢牢守住临期食品安全底线。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来说,只要是没有超过保质期的临期食品,是可以购买食用的,但在购买时要仔细阅读食品的储存方法,根据保质期和商家的指引尽快食用。
(文/边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