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绿水蜿蜒的福建省,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地标,新型人民军队在这里定型,湘江战役在这里打响,整片热土写满光荣的革命传统。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新的时代,红色精神仍旧燃烧在闽西老区人民心头,指引着新一代的奋斗者们,在如今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
铭记“英勇无畏,矢志不渝”的革命史,点亮“信仰之光”。闽西地区的龙岩、三明曾经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分量举足轻重。从土地革命时期数十万闽西子弟加入红军,到长征时期2.4万名闽西战士壮烈牺牲,再到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指引着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闽西老区对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深刻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中华民族今天之所以能够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革命老区打造的坚实基础功不可没,铭记历史,感恩老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却老区,新时代理应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点亮“信仰之光”,让红色基因为新发展阶段增添精彩,续写奋斗华章。
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工作法则,守望“生态之美”。地处武夷山脉南麓的长汀县,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短短的八个字写尽了长汀曾经面临的困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后五次赴长汀调研,并寄予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深情嘱托。截止2020年,长汀县的水土流失率下降至6.78%,森林覆盖率高达80.3%。放眼望去,曾经的“火焰山”变为今天的“花果山”,生态环境变好了,土壤也变得肥沃,养殖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真正实现了浊水荒山向绿水青山和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今天,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进程中,党员干部更应当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为美好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提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走稳“振兴之路”。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的显著成效,是近年来闽西老区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勤劳勇敢的闽西人民,已经探索出以特色产业带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窍门”,日渐形成“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文化积淀,闽西地区通过资源整合与综合开发,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起生态农业、森林康养、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老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新时代青年干部当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懈奋斗,勇往直前,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发展奇迹,用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区振兴。
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激活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以“红色基因”为老区振兴“凝神铸魂”,为新的发展阶段注入磅礴伟力,助力“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行稳致远。
(文/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