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化至辽宁丹东的4318次列车是一趟公益性“慢火车”,为沿线山区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在这趟“慢火车”上开办了“列车大集”,沿线老百姓可以在车上交易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慢火车”不仅成为沿线山区老百姓的出行便民车,更是大家自谋发展巩固脱贫的致富车。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一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庆贺的事情。脱贫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巩固脱贫成果,让脱贫摘帽成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长久之计。4318次“慢火车”能够结合沿途山区的实际特点,想老百姓之所需,办老百姓之惠事,推出便民利民举措,让沿线老百姓在享受“慢火车”带来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为民提供便利条件,可以靠自力更生进行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交易,不断提高经济收入,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不愧是一趟让老百姓致富的“慢火车”。
开办“列车大集”,“慢火车”成移动市场,让老百姓发家致富有着落。山区交通不便,老百姓流动性不大,虽然手里有好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但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满足自给罢了。没有流动交易起来,自然不会增加附加价值。即使以前也有不少村民坐着“慢火车”外出售卖农产品,但由于拿不了多少东西,卖不了多少钱。解决这样的难题,“慢火车”上设交易市场,可以说铁路部门是动了“脑子”的,让老百姓卖了东西,省了路费,挣到了钱,真正把劲使在刀刃上,为老百姓劈开了一条致富之路。
更换为空调车体,“慢火车”乘坐环境更加舒适,让老百姓青睐有加。据了解,自去年开始铁路部门就为该线路上的12.5对“慢火车”全部更换为空调车体,同时全面优化升级沿线的车站设备设施,这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在今天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慢火车”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公益性的意义,采取在“慢火车”及其沿线设备设施上的措施,折射出来的既是铁路在脱贫攻坚上的担当作为,更是我们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庄严践行。
增加停靠站点,“慢火车”乘坐和交易更方便,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敞亮。铁路部门不仅优化调整“慢火车”的开行时刻表和增加停靠站点,还在车厢两侧准备专用红色折叠摊,让村民们摆放各种山珍土味,方便其他车厢的旅客来集市车厢买山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村民来“慢火车”上赶大集、卖山货,说明老百姓认可、喜爱上了“列车大集”。其背后,反映出来更是铁路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否则,一个秩序混乱又不安全的“集市”是招不来老百姓卖山货的,更别谈助民致富了。
当然,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做好“慢火车”上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车上空间有限,山货、人、畜同在,卫生问题大意不得。相信铁路部门自有应对的措施,会做得更好,不断在“慢火车”上推出更多的惠民服务举措,助力沿线老百姓奔小康。
(文/沈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