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五一”假期运输29日拉开帷幕,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预计发送旅客1.06亿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0.8%,其中最高峰日5月1日预计发送旅客超过1700万人次。从12306售票情况看,“补偿式”探亲、旅游观光等客流交织,客流将呈现假期头尾长途多、中间短途多、总体高位运行的特征。(4月29日 北京日报)
随着 “最热五一小长假”拉开大幕,面对5天1.6亿人次的发送量,如何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考验着交通部门的客运服务能力。令人欣喜的是,历经几十年积累发展,铁路假期出行的“怨言”逐渐减少,高峰期服务水平日益受到旅客认可。
为此,铁路部门提前做好功课,多手段保证旅客“走得了”更“走得好”。首先,网络购票环境不断净化。近年来,抢票软件、捆绑搭售、付费加速等隐形黄牛成为令社会头痛的顽疾,虽然有不少媒体和公众发声批判,公安和网络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努力,却成效甚微。而12306“候补购票”功能通过“官方预约”的方式,直接锁定余票,无论购票速度、成功率还是安全性,都比市面上的抢票软件有明显优势,并且完全免费,铁路部门用技术反制的手段向黄牛党砸上了一记重拳。
其次,加开列车进一步增强了运力。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万列。充分发挥京哈、沪苏通、连镇、银西等高铁新线作用,增开动车组列车。提前储备机车车辆资源,千方百计提高上线率,在主要热门区间和方向,安排动车组重联运行、开行夜间动车组、加开普速列车,有效增加旅客座席。同时还将根据车票预售和候补情况增加运力,尽最大可能满足旅客需求,让旅客返乡过年不再受焦虑、拥堵之苦,真正感受到走得更好,离家更近了。
另外,差异化服务让旅客更暖心。一方面,铁路认真做好餐饮、供水等基本服务,实施站车畅通工程,增加进出站安检、验票通道,加强与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市政交通接驳,进一步改善候补购票、候车、乘车体验,让旅客更充分享有各类普惠服务。同时,加大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服务力度,畅通车站窗口售票、人工检票等传统服务渠道,保证老年人和脱网人群出行需要。高质量开好81对公益性“慢火车”,为边远地区群众假日赶集、探亲、出游提供便利。
畅通出行,不忘幕后人。别样的劳累,却未曾言苦,在出行的同时,我们要感谢这些坚守者的付出,因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文/赵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