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那是案牍前的一抹书香

2020-04-26 11:19 千龙网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书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语言,神奇的文字可以激发世界各地有识之士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共鸣,绽放着一朵朵智慧凝结成的灿烂之花,引人沉醉。吾虽尚为青年,但回首往事,发现走过之路二十余载,关于书的记忆竟然如此深刻,细细想之,不禁感慨万千,书香的味道贯穿了我整个童年与学生时代,并在继续为我的前进航路指明着方向。

那是还未读书的幼时,在露水还未消散的早晨,吃过早饭,搬个小竹凳,坐在房檐下,伴随着母亲细心收拾屋子的声音,映着清爽的晨风和温柔的日光,翻开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故事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和《一千零一夜》,每个故事虽都已经看了很多遍,但似乎怎么都看不腻,每每问起便如数家珍。我喜欢把自身带入到每则故事中的情节中去,去想象,去幻想,赞叹科学技术的美妙,唏嘘故事中公主的命运。在那个时候,书是我最亲密的玩伴,陪伴着我度过懵懂的童年。

上学了之后,老师带领我们开启了科学的大门。无论是《小哥白尼》《我爱科学》《科学世界》等,还是教材上的一则则故事、一个个事例,都满足了我对这个庞大世界未知领域的无限追求。在那个求知若渴的年代,我对世界未解之谜充满了好奇,对科学充满着好奇,对人生充满着好奇。在那时,我在读书思考中首次发出了拷问灵魂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三问。也许稚嫩的思想还无法形成对实现人生价值的系统性规划步骤,但止不住的是不断探索的脚步。

高中时期,语文老师严肃地对我们说,上我的课你们可以选择不认真听讲,但是不听讲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书。书中不仅有人生哲理,还有老师教不出来的“好成绩”,事实证明,语文这门学科就是不断地从书本中学习,学习前人的智慧,感悟古人的思绪,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高考之前,《读者》《格言》《青年文摘》,一期不落,风雨无阻,每至课间,遍布的是互相借阅期刊的喧嚣声,传递的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望。

入职以来,身为一名年轻干部,时刻未曾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遇到工作困难时,我会认真翻看书籍报刊,从中探寻困惑已久问题的答案;遇到难以解决的群众诉求时,我会尝试引经据典,帮助群众解决看似顽固的生活难题;失去动力时,我会试着放空自己,拿起书本,从中补充鲜活的能量。《习近平讲故事》中充满着满满的“为民”情怀,《求是》中是可贵的真理的力量,《人民日报》中遍布着可以为大家深化认识的思想纵横……

书是我的挚友,从书桌、课桌到办公桌,那一抹书香陪伴着我成长。书更是一座不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指引着我们勇敢迎接挑战。继续拥抱书海吧,书海将回报以你最芬芳的浪花。

(文/张蕴弛)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