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防疫不松劲,文明祭扫树新风

2020-04-02 10:33 千龙网

清明时节祭祖踏青是人们延续至今的传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上海民众积极响应“尽量不去现场祭扫”的倡导,通过网络等缅怀先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1日表示,民众通过网络祭扫总数已达98.16万次;各公墓提供代客祭扫服务已达2万多户。(中国新闻网)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祭祀先祖、缅怀逝者,一直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也是这个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此举有利于倡导孝亲理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殊”,正值疫情防控期,祭扫并不适合如往年一样扎堆而上。从疫情防控形势来看,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局势仍处于“坚持严防严控丝毫不可松懈”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是一场持久战。

清明节哀思要表达,但防疫不能懈怠。为防止因人员聚集引发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需要我们营造文明、和谐、平安、便利的清明祭祀氛围,为战“疫”筑基,切实巩固前期防控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因此,倡导文明祭扫、居家追思无疑十分必要。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广“云祭扫”,提倡群众通过线上祭扫平台,采取居家追思、网上扫墓等方式缅怀先祖、寄托哀思,开启了文明祭祀新风尚。

通过创新祭扫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将着力点放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忆美德上,从倚重实物实地祭扫转变到传承慎终追远的优秀文化上来,不仅能够破除焚烧纸钱香烛等陋习,而且也做到了低碳环保、杜绝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文明祭扫也不能局限于疫情期间,即便在平时也应当大力提倡。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文明祭扫理念的宣传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新风,以文明、简约的方式来寄托哀思,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唐山市大学生村官 史晓帅)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