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期。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就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发布通知,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理性、安全祭扫。
支持防控,做安全祭扫的先行者。今年的清明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接近收官之际,虽然形势大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为一种防疫共识。在这特殊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一方面,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头雁”“风向标”作用,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同时做到安全祭扫,以实际行动做安全清明的先行者,为人民群众开好头、做表率。另一方面,向周身亲友及大众宣传不组织现场祭扫,特别是集聚性祭祀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携手战“疫”。
移风易俗,做文明祭扫的宣传者。祭扫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尊重,应重于心而不拘形。早前,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提出过移风易俗,而文明祭扫是其中一步。相较于过去清明点香燃烛、焚烧冥币、燃放鞭炮等方式,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预约代祭、撰写缅文等方式更被推荐。坟上虽无子孙去,追思缅逝犹可寄,形改意不改,简约又环保,不失为一种新时尚。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引领时代新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向亲朋好友和身边群众宣传绿色、健康、安全祭扫方式,做文明祭扫的宣传者,致力营造良好祭扫社会氛围。
节俭廉洁,做理性祭扫的倡导者。近些年来,烧“钱”“手机”“电脑”“汽车”“别墅”等高档祭品的现象仍然存在,大操大办、攀比铺张的不理性祭扫不在少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令人瞠目咋舌。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折合人民币400多亿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抵制诸如此类歪风邪气,自觉奉行节俭廉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理性祭扫的倡导者,不比阔斗富、肆意浪费,做良好社会风气的践行者、引领者,让清明节真正风清气正、清洁明净。
(文/常州市新北区委组织部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