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评论> 正文

香山评论|政策梗阻,责任缺失是症结

2019-11-29 09:23 千龙网

一些部门或地方在政策制定前对基层情况调研不深、了解不够,有些政策治标不治本,或是为了创新搞“新概念跑车”,以上种种,皆因政策本身“先天不足”,致使政策无法落地,群众难有获得感。采访中,有基层干部说:“负责政策制定的领导专家们,制定政策前要多到基层走走,到生产一线实地考察一下,听听老百姓的意见,不要坐在办公室里定政策。”(11月28日《半月谈》)

政策是好的,缘何群众没有获得感?我们常说,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一项政策成效的最终标准。群众的获得感是试金石,也是方向标。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政策既然是好的,为何不能让群众喜笑颜开。“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次显现。打通政策梗阻,又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好的政策之所以遭遇梗阻问题,责任的缺失是症结所在。

剖析政策出现梗阻的几种现象,有的是因为政策先天不足,存在治标不治本的软肋,有的则是没有完善的保障措施,没有将政策一以贯之,有的则是朝令夕改,缺乏稳定性,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百姓摸不着头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非但不能给群众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反而增加群众的负面情绪,影响工作的铺开,也给基层干部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打通政策梗阻,还需下好“责任”这盘棋。

责任是担当,责任是勇气,责任更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坚毅。政策的效果,关键就在落实。然而,更好地落实政策,关键就在干部责任。因为有责任,干部能够积极地下基层,调研工作,从而提出更多地行之有效的措施。因为有责任,广大干部能够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去做,把群众的难事当做自己的心事去做,能够更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工作的开展更能有的放矢。因为有责任,所以广大的干部更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真心和大气去落实好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去理论联系实际的将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因为有责任,所以干部才能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解决问题,才不至于让政策朝令夕改,让群众埋怨。因此,落实好政策一公里,重在增强干部责任心。

提高责任意识,一方面,加强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补足精神之钙,提高党性觉悟,勇担使命;另一方面,干部还应不断锤炼自身,既要有宽肩膀又要有硬肩膀,增强实干的本领和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化成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动力,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公信力,增强向心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信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凝心聚力下,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下,政策定会一路畅通,成效定会结满硕果。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作者:袁媛媛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